1995
第一本《知识技术》问的是:如何提高大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1995年12月2日(星期六)大谷大学
由小组委员会 | 据报道 | 大学名称 | 姓名 | 议程 |
---|---|---|---|---|
座谈会 | 报告 1 | 东京大学 | 船引武夫 | 《知识技术》的提问:以 东京大学为例 |
座谈会 | 报告 2 | 国际基督教大学 文理学院 |
绢川正义 | 改善大学课程 |
座谈会 | 评论 | 京都大学教育学部 | 江原竹一 | |
第一节:当代学生气质与大学教育 |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同志社大学会计系主任 (原就业科长) |
森下直明 | 从求职看学生气质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立命馆大学法学院 教育科学研究所 |
山本正 | 立命馆大学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 ——从各种调查中看到的趋势——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立命馆大学理工学院 教育科学研究所 |
向井俊彦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二节:如何规划和改进课程(讲座)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龙谷大学经济学部 | 松谷德八 | 激励教学法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特别报道 | 武库川女子 大学教育研究所 |
岛田浩 | 特别报道:私人谈话研究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文京短期大学 | 岩井俊夫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三节:如何备课及改进课程(研讨会及小组课程) |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文教短期大学 家政科 |
中村宏之 | 发挥专业特色的 基础练习和毕业研究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同志社大学法学院 | 伊藤弥彦 | 如何改进专业教育研讨会 |
第3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平安女子学院短期大学 英语系 |
君岛茂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四节:如何规划和改进课程(外语教育)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大谷大学 文学部 |
李庆 | 试错法作为第二语言 :以汉语为例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学部 |
赤野一郎 | 京都外国语大学新课程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同志社大学 文学部 |
盐尻恭子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五节: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橘女子 大学文学部 |
村田道人 |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 沟通卡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学园大学 经济学部 |
山田胜宏 | 使用OMR 进行课堂评估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龙谷大学经营学部 | 林晃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1996
第二部分:学生多样性与大学教育的改进
1996年12月14日星期六 佛教大学
由小组委员会 | 据报道 | 大学名称 | 姓名 | 议程 |
---|---|---|---|---|
座谈会 | 报告 1 | 庆应义塾大学 综合政策学部 |
井下修 | 庆应义塾大学SFC对日本大学教育的 贡献 |
座谈会 | 报告 2 | 日本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 |
志村悦二郎 | 成功的教育改革: 课程改革和课堂改进的作用 |
第一节:当代学生气质与学生指导 |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同志社大学 职业发展部主任 |
荒川纪夫 | 柜台的感受和 需要指导的 地方——以学生处的经历为例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平安女学院短期大学 生命学系 |
富永义人 | 学校塑造了现代学生的气质?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立命馆大学经营学院 大学教育研究中心 |
柳濑幸三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二节:如何规划和改进课程(讲座)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府立大学 农学部 |
金本龙平 | 理学院教师在研究和教学之间 徘徊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文教短期大学 儿童教育学科 |
安本义正 | 通识教育课程的 原则与实践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佛教大学文学部 秘书长 |
中井正孝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三节:如何备课及改进课程(研讨会及小组课程) |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精华大学 人文学院 |
中尾一 | 海外实地考察经历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学园大学 经济学部 |
山田胜宏 | 视觉一代的 小组教育 |
第3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文教短期大学 儿童教育学科 |
岩井俊夫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四节:如何规划和改进课程(外语教育)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龙谷大学法学院 | 林卓夫 | 龙谷大学的英语教育现状及 阅读课程 的改进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同志社大学 语言文化教育 研究中心 |
西野春夫 | 互联网与英语教育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学部 国际语言与和平研究所所长 |
奥川义久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五节: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龙谷大学法学院 | 石田彻 | 通过龙谷大学 课堂调查的实施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立命馆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 |
武田晴子 | 如何培养学生成为评估者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平安女学院短期大学 保育科 |
友本潮见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六节:接收勤工俭学学生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立命馆大学法学院 | 吉村良一 | 日间课程和夜间课程以及成人教育:以 立命馆大学 为例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佛教大学教育学部 | 吉冈刚 | 在职成人考入研究生院的现状及问题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成安造型艺术大学 造型艺术系 教务长 |
内藤英二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七节:课堂上使用视听和信息处理设备 |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甲贺女子 大学文学部 |
飞野胜美 | 将“信息处理理论”作为女子文理学院 必修课的尝试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学部 |
中川义夫 | 关于CAI教育: 通过CAI你能学到什么、能做什么?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经济大学 商务与信息科学系 |
津久尼稔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八节:学分转移课程的教育效果 | ||||
第8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嵯峨 美术大学美术学科 |
池田八重子 | 关于学分转换班的 实习科目 |
第8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大谷大学短期大学部 | 安富慎也 | 宗教相关学科的现状与课题 :学分转移课程的教学(真宗概论) |
第8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市立 艺术大学美术学院 |
佐野贵彦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1997
第三:课程设置和师资发展
1997年12月13日(星期六)大谷大学
由小组委员会 | 据报道 | 大学名称 | 姓名 | 议程 |
---|---|---|---|---|
主题演讲 | 报告 | 学位 与研究部 |
馆长 | 课程设置与 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学分制视角下的课程设置 |
第一节 大学入学教育举措 |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精华大学 人文学院 |
中岛胜住 | 放任与过度保护之间 :新生入学指导的利与弊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学园大学 经济学部 |
滨野清 | 基础研讨课改革的尝试 :关于课程标准化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立命馆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
柳濑幸三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二节:如何规划和改进课程(讲座)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文教大学 人间学部 |
森忠三 | 专科学校大班化课程改进 及学生反响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大谷大学文学部 | 新井富代 | 学生参与授课的尝试 ——从“人文研究II”的历史谈起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精华大学 美术学院 |
渡边秀之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三节:如何备课及改进课程(研讨会及小组课程) |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学部 |
泽田俊明 | 英美地区研讨会 毕业论文指导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佛教大学教育学部 | 大桥功 | 旨在改变对研讨会参与的态度 :引导对自我实现的态度 |
第3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文京短期大学 | 岩井俊夫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四节:如何规划和改进课程(外语教育)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学园大学 经营学部 |
田中宏明 | 京都学园大学英语教育现状: 从必修课到选修课的转变, 提供多样化的课程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立命馆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
衣川博俊 | 立命馆大学外语教育改革 与CALL引进:以汉语为例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同志社大学 语言文化教育 研究中心 |
山本多惠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五节:研究生和继续教育项目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同志社大学 政策研究科 |
石田光夫 | 我们能教给在职研究生什么?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教育大学 教育实践研究 指导中心 |
林德治 | 教育大学的在职教育 :通过研究生院、培训项目和 公开讲座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龙谷大学经营学部 | 林晃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小组委员会 6:新教育计划举措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龙谷大学法学院 | 石井耕三 | 龙谷大学法学院的 实践课程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橘女子 大学文学部 |
矶川慎也 | 田野调查 指导及其问题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学园大学 法学部 |
河本哲郎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七节: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东海大学理学部 教育研究所 课程开发部 |
安冈隆 | 东海大学的教育改革 :学生对课堂的评价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平安女子学院短期大学 英语系 |
吉冈诚二 | 学生对课堂的评价 :从个人层面的角度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龙谷大学法学院 | 石田彻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1998
第四部分:新大学教育体系的构建
1998年12月12日星期六 佛教大学
由小组委员会 | 据报道 | 大学名称 | 姓名 | 议程 |
---|---|---|---|---|
座谈会 | 报告 1 | 东海大学理学院 | 安冈隆 | 东海大学的组织化教育 举措 |
座谈会 | 报告 2 | 大阪女学院短期大学 校长 |
关根英和 | 大阪女学院短期大学的教育改革 :旨在实现准学士学位教育的实质性化 |
第一节 大学入学教育举措 |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富山大学 人文学院 |
筒井阳一 | 国家趋势及其对大学表达教育的 意义—— 以富山大学“语言表达科目”的 实践为例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教育大学 体育学科 |
杉本笃夫 | 新生研讨会:发现自我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 教育大学教育学部 |
北村武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二节:如何规划和改进课程(讲座)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佛教大学文学部 | 榎本福寿 | 毕业后活用日语和日语文学知识 :强化专业化和课程科目多样化的尝试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同志社大学文学部 | 胜山孝之 | 多媒体与莎士比亚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佛教大学文学部 | 清水稔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三节:如何备课及改进课程(研讨会及小组课程) |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文教大学 人间学部 |
西川优子 | 小班参与型授课的探讨——以京都文教大学人间学部“文学”课程和“性别与文化”研讨会 为例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学部 |
福原浩宏 | 研讨会第二年的困惑 |
第3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学部 |
平山柚月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四节:如何规划和改进课程(外语教育)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关西学院大学 政策学院 |
本田诚 | 关西学院大学综合政策学院英语课程的改进:注重 课程实施和组织管理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龙谷大学法学院 | 岩田典之 | 入门汉语教材要求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龙谷大学经营学部 | 李秀仁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五节:研究生和继续教育项目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立命馆大学法学院 | 盐田四郎 | 寻找60岁以后可以指导我的知识:我的大学生活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教育大学研究生院 | 中西仁 | 研究生院学习 :从在职研究生的角度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立命馆大学法学院 | 吉冈公子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分委员会6:关于成绩评估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学园大学法学部 | 村田芳子 | 讲座课程 考核项目的平衡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精华大学 人文学院 |
桥本初子 | 从寺庙文化财产调查方法基础 到文化财产调查领域: 课程实习课程 评估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学园大学法学部 | 河本哲郎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分委员会7:从课堂评估到课堂改进 |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大学 高等教育教学系统 开发 中心 |
沟上慎一 | 课堂评估有助于改进课程:深入了解 学生评估课程的 内部过程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立命馆大学政策科学学院 | 村山明 | 新院系成立及课程改革四年来 班级情况调查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佛教大学教育学部 | 大桥功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1999
第五部分:需要做什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999年12月11日(星期六)龙谷大学深草校区
由小组委员会 | 据报道 | 大学名称 | 姓名 | 议程 |
纪念讲座 | 报告 | 富山大学 人文学院 |
筒井阳一 | 社会变迁与大学教育的挑战: 入门阶段与教师发展(FD ) 的重要性 |
第一节:学生和老师对课堂的态度 |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大谷大学 短期大学部 |
寒河江夏日故事 | 关于常识的交叉与差异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立命馆大学 法学院 |
佐藤敬二 | 学生学习的结构和讲座的位置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大谷大学 文学部 |
并木修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二节 大学入门教育的实践与问题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 教育大学教育学部 |
冲花晶 | 京都教育大学的 信息素养教育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大谷大学 文学部 |
门胁健 | 哲学入门教育的尝试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 教育大学教育学部 |
古谷宏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分委员会3:改进专业教育课程 |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学园大学 经营学部 |
井方浩二 | 致力于培养怀疑精神和钦佩精神的本科教育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同志社大学 文学部 |
与吾正夫 | 同志社大学 心理学专业教育 |
第3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龙谷大学 经营学部 |
加藤正宏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四节:改进英语教育课程:组织和个人举措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1-1 | 龙谷大学经营学部 | 李秀仁 | 大学英语教育中的 责任与组织支持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1-2 | 龙谷大学 文学部 |
高桥雄二 | 大学英语教育中的 责任与组织支持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橘女子 大学文学部 |
梅本裕 | 教师很少教授的课程: 鼓励学生学习活动 的英语课堂原则和方法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学园大学 经营学部 |
田中宏明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五节:超越课程评估和成绩评估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关西大学 商学部 |
长谷川新 | 从教师角度看学生的课堂参与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关西大学 商学部(学生) |
岩崎雅史 |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参与课程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同志社大学 文学部 |
圆月胜宏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六节:教师发展活动中教职员工之间的组织合作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大阪女学院初中·高中 行政董事 |
浅田慎太郎 | 教职人员与管理人员 的合作 :以大阪女学院短期大学为例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立命馆大学 国际事务主任 |
爱音诚 | 立命馆大学教育改革 中教职员工的合作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立命馆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 |
中村正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2000财年
第六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00 年 12 月 16 日星期六,京都产业大学
由小组委员会 | 据报道 | 大学名称 | 姓名 | 议程 |
---|---|---|---|---|
主题演讲 | 报告 | 京都大学 经济研究所 |
西村一夫 | 提高教育质量 需要什么? |
第一节:转变教师意识,改善课堂 |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大谷大学 文学部 |
川田隆夫 | 改变师生互动方式的 最新IT课程 :旨在改变双方的思维方式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龙谷大学 国际学部 |
加藤文利 | 通过“出版” 改变师生关系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京都大学 高等教育教学 系统 开发中心 |
石村正男 | 通过课堂观察项目实现 教师培养的自主化: 京都大学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发展中心 的现状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大谷大学 文学部 |
并木修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二节:大学入学教育的实践与问题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武藏野女子大学 现代社会学院 |
柳井昭夫 | 探寻有效的入门教育“基础练习” ——从 导学教育 视角的实践与课题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同志社大学 学生事务部 |
久山菊夫 | 大学入学教育的实践与问题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同志社大学 文学部 |
圆月胜宏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三节:补习教育的新趋势 |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清安造景短期大学 时尚文化系 |
有马忠宏 | 补习教育的新趋势(报告)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成安造型艺术大学 造型艺术系教育长 |
内藤英二 | 关于我们大学的补习教育 举措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河合塾讲师 同志社大学法学院 河合文化教育研究所 |
柴山隆 | 补习教育的新趋势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4 | 龙谷大学理工学部教务 长 |
松本和一郎 | 龙谷大学理工学部 专门教育补习教育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5 | 京都产业大学 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职业指导中心主任 |
柴山瑞代 | 为什么现在要设立职业指导中心?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6 | 京都产业大学 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 |
今井俊 | 参加第六届FD论坛 |
第四节: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如何衔接?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市教育 协调协会 学校指导科 |
场俊二 | 高中与大学教育 该如何衔接?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Shinken Ad株式会社 东京信息部 |
安达宏 | 高中与大学合作的问题与前景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产业大学 通识教育研究中心 |
兼松芳郎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五节:课程评估的现状与未来问题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佛教大学 教育学部 |
西野园春夫 | 从教育学视角探讨 教学方法与课堂评价的发展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佛教大学 教育学部 |
大桥功 | 教师发展与课程评估 :教学方法发展办公室成立案例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神户大学 大学教育研究中心 |
山内干 | 课程评估的现状与未来问题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佛教大学 教育学部 |
原诚二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分委员会6:教师发展活动中教学人员与行政人员之间的组织合作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原关西国际大学学习支援中心 主任 |
久保田泰弘 | 教师发展活动中学术人员与行政人员 之间的组织合作 :以关西国际大学为例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产业大学 综合人才开发 中心副主任 |
稻叶重三 | 给学生发展自身能力的建议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池坊短期大学 环境文化学科 |
齐藤功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2001
第七场:提升大学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2002年3月9日(周六)、10日(周日)京都外国语大学
由小组委员会 | 据报道 | 大学名称 | 姓名 | 议程 |
---|---|---|---|---|
特别讲座 | 报告 | 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科学技术政策咨询会 委员 |
井村广夫 | 科学、技术和大学教育 |
主题演讲 | 报告 | 东京 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院 |
佐藤学 | 逃避学习的孩子 :学力问题的真相 |
一般讨论:学生的多样性和第一年教育的重要性 | ||||
一般性讨论 | 小组成员 | 东京 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院 |
佐藤学 | |
一般性讨论 | 小组成员 | 关西国际大学 人间学部 |
滨名淳 | |
一般性讨论 | 小组成员 | 神奈川県立 八重東高等学校 |
上田俊一 | |
一般性讨论 | 小组成员 | 京都文教大学 人间学部 |
中村宏之 | |
一般性讨论 | 协调员 | 同志社大学 文学部 |
山田丽子 | |
第 1 节:FD 活动的组织方法 |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大学 高等教育教学 系统 开发中心 |
大山靖弘 | 构建教师发展网络 :京都大学案例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佛教大学教育学院教学法 开发室主任 |
原诚二 | 组织如何 应对教师发展: 以佛教大学教学方法发展办公室 为例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日本大学文学 部教职 人员培养协调员协会 首席协调员 |
北野昭夫 | 通过引入助教制度改善课堂质量的尝试 ——以日本大学文理学院为例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同志社大学 文学部 |
圆月胜宏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二节:大学入学教育的实践与问题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同志社女子大学 生命科学院 |
山本尚 | 食品和营养入门教育以及 近期的补习教育尝试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甲贺女子 大学文学部 |
藤田哲也 | 通过“大学基础课程” 掌握学习技巧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新潟经营大学 商务信息科学学院 |
古川富子 | 三年基础研讨会的实践和作业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 教育大学教育学部 |
平石隆俊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三节:高中与大学教育的交汇 |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 大学教育研究生院 |
田中浩二 | 关于高中与大学衔接问题及入学考试情况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同志社高中 | 大冢贤二 |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论 高中与大学教育的 衔接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倍乐生教育研究院 | 山本岩子 | 从高中教育 过渡到大学 教育 |
第3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龙谷大学 文学部 |
田中正人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四节:大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 工艺纤维大学纺织科学与技术学院 |
山口茂之 | 远程学习环境的构建与教育实验 ~通过建筑设计教育~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同志社大学神学部 | 小原胜宏 | 在线课程带来的教育变革 :挑战与前景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成城大学校长 神户大学名誉教授 |
定道宏 | 大学的IT革命 ~ 星城大学“电子大学”的具体事例~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同志社大学经济学部京都远程教育研究会大学 联盟协调员 |
宫崎幸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小组委员会5:支持高等教育中的残疾学生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大学联盟 | 山口弘典 | 为京都各大学的残疾学生提供支持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摘要写作俱乐部 “Katatsumuri”的代表 |
西原泰子 | 记大学讲座笔记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关东学生信息安全官 派遣协调员协会 代表 |
吉川步美 | 关东学生信息安全官 派遣协调员协会 的努力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4-1 | 四国学院大学 笔记服务 系统管理 协调委员会 |
大椿优子 | 关于残疾学生和四国学院的 各项制度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4-2 | 四国学院大学 笔记服务 系统管理 协调委员会 |
垂海希 | 关于残疾学生 和四国学院的各项制度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大谷大学 文学部 |
寒河江夏日故事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六节:国际学生教育的实践与问题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大学 研究教育部留学生事务科 |
大桥敏子 | 留学生的文化适应与 心理健康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同志社大学 国际中心国际事务部 |
桂义彦 | 留学生支援现状及 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京都经济大学 教务处处长 |
土山明子 | 留学生支援现状及课题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4 | 龙谷大学国际学部 | 春季文明 | 留学生应具备的日语能力:从 大学 日语教育的角度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经济专门学校 | 大木由纪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2002
第八次学习Scrum
2003年3月8日(周六)、9日(周日) 立命馆大学
由小组委员会 | 据报道 | 大学名称 | 姓名 | 议程 |
---|---|---|---|---|
特别讲座 | 报告 | 国际基督教大学 校长 |
绢川正义 | 对日本大学文科教育的思考 |
主题演讲 | 报告 | 国家学校财务 中心研究主任 |
天野郁夫 | 大学改革新阶段 :迈向教育振兴 |
研讨会:改变学习和“评价”的思维方式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八王子东高中 指导主任 |
寺岛元务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立命馆大学 政策科学学院 院长 |
川口清文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总务人力资源部 人事技能开发 组组长 |
冈本博之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河合文化教育研究所所长 、 河合塾顾问 |
丹羽武夫 | |
座谈会 | 协调员 | 佛教大学教育学院教学法 开发室主任 |
原诚二 | |
第 1 节:FD 活动的组织方法 |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大学 高等教育教学 系统 开发中心 |
松下佳代 | 教师培养活动的组织方法 :以京都大学为例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立命馆大学法学院 语言教育中心 副主任 |
石原弘澄 | 立命馆大学外语教育 教职人员培养活动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高知工业大学 信息系统工程系 |
坂本昭夫 | 高知技术大学的教师评估系统 :衡量大学教师的工作量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橘女子 大学文学部 |
梅本裕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二节:动机和激励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主题提案 | 京都文教大学 人间学部 |
中村宏之 | 帮助新生 认同大学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大谷大学 文学部 |
罗伯特·F· 罗斯 (仅材料) |
动机和激励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多摩大学 商业与信息科学学院 |
杉田文 | 多摩大学的入门教育尝试 :以“自我发现课程”为中心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川井文化教育研究所 讲师 |
成田秀夫 | 激发学习动力的 “日语表达”课程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大谷大学 文学部 |
并木修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三节:提升自然科学学术能力 |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金泽工业大学工学基础教育 中心主任 |
水泽英夫 | 金泽工业大学的 课程改革和学习支持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立命馆初中、高中 教师 |
田中宏 | Rits超级科学计划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川合塾讲师 川合文化教育研究所 |
大竹慎一 | 以提高自然科学学术能力为目标 :来自预科学校的报告 |
第3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立命馆 大学教育发展与 支持中心 |
向本浩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四节 提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能力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神户市立 六甲岛 高中 |
鵺井雅夫 |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重视科目选择和兴趣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产业大学 经济学部 |
小田壮兵卫 | 走向实用的经济学教育 :让学生进行经济学实验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大阪经济大学 人文科学学院 |
中尾干雄 | 我们大学的 体验式学习计划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产业大学 经营学部 |
后藤文彦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五小组委员会: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造型艺术大学 | 矢野一樹 | 关于京都造型艺术大学 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的 举措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2-1 | 京都橘女子大学 文化政策学部 |
坂本隆 | 以全面 信息化大学教育为目标: 教育与行政服务的 协调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2-2 | 京都橘女子 大学图书馆情报部信息 媒体中心 |
中村隆人 | 以全面 信息化大学教育为目标: 教育与行政服务的 协调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同志社大学经济学部京都远程教育研究会大学 联盟协调员 |
宫崎幸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六节:通过教育评估开展师生之间的 Scrum 活动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立命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大学教育发展与 支持中心 |
平井贵治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大学 工学研究院 高等教育 教学系统开发 中心主任 |
荒木光彦 | 如何利用学生对教育的评价:选择 辩论式教师发展研讨会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庆应义塾大学 综合政策学部 |
井下修 | 庆应义塾大学SFC学生课堂评价 :12年的尝试 ~从评价体系到 沟通体系~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大学 高等教育教学系统 开发中心 |
田中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七节:感性与学习 |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成安 造型艺术大学 |
千早俊夫 | “形成性知识”与通过艺术进行的智力活动学习: 适合高度信息化社会的 新学科“视觉素养” 的提案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花鸟短期大学 生命学系 |
山中隆 | 大学艺术与美术教育 的师资培养活动 :大学教育的现状和 高中与大学合作的理想状态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京都府立 鸟羽高中 |
泽井正史 | 【现代社会价值观】 重视以语言和数学为基础的智力活动 |
第 8 节:教职员工 Scrum 会议 – 迈向大学新专业化 – | ||||
第8小组委员会 | 主题提案/报告 | 东海大学 电子信息科学部 东海大学教育支援 中心主任 |
中下敏夫 | 教职员工的Scrum :通过 东海大学教育支援中心的 活动 |
第8小组委员会 | 报告 | 京都橘女子大学 学生支援课课长 |
田中义信 | 京都橘女子大学 职业支持教育 教职员工合作现状及课题 |
第8小组委员会 | 报告 | 樱美林大学 校长助理 |
高桥正芳 | 避免Scrum 大学教职员工僵尸化的措施 |
第8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立命馆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 |
林健太郎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纪念2003年京都高中大学合作研究会成立
第九条:让学生成长为学生
2004年2月28日(星期六)龙谷大学2月29日(星期日)京都校园广场
由小组委员会 | 据报道 | 大学名称 | 姓名 | 议程 |
---|---|---|---|---|
特别讲座 | 报告 | 北里 大学医学研究院教授 |
养老武 | 超越教育障碍 |
研讨会:教育的连续性和学习的多样性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京都市立 堀川高中校长 |
荒濑克己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京都工艺纤维大学 入学中心 教授 |
左手卷武雄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杉并区立和田中学 校长 |
藤原一宏 | |
第一节:新课程指导方针与大学学习——以人文教育为重点—— |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府教育委员会 高中教育科 指导部 |
川胜宏 | 高中新课程实施 背景及意义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佛教大学 文学部教授 |
原田敬一 | 大学人文教育的意义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Venture Support Network Inc. 首席执行官 |
吉田正树 | 商业与社会视角下的人文教育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产业大学 文化学部副教授 |
山本敬二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河合文化教育研究所 研究员 河合塾讲师 |
成田秀夫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二节:新课程指导方针与大学学习——以社会科学教育为重点——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同志社高中 老师 |
菊地升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河合塾专任讲师、 河合文化教育研究所 研究员 |
大竹慎一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京都市教育委员会 监督员 |
恩田彻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同志社大学 商学部副教授 |
松本聪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三节:提升自然科学学术能力 |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大阪府立 北野高中教师 |
堀部雅之 | 新高中课程(数学)下的 高中现状与举措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代代木研讨会 大阪南校 秘书长 |
表敏 | 科学真的 变得不再那么受欢迎了吗?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京都府立大学 人类环境学部 副教授 |
石田明人 | 科学的乐趣 ——通过学习化学 |
第3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立命馆大学大学 教育发展与支持 中心教授 |
向本浩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3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代代木研讨会 大阪南校 秘书长 |
表敏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四部分:从合作案例看高中与大学合作的潜力——以京都的高中与大学合作为例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 昴高中 教师 |
今道正宏 | 高中与大学合作现状 :职业高中的努力向我们展示了什么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市立埼京高中 教师 |
矶部贤二 | 高中与大学合作现状 :职业高中的努力向我们展示了什么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国立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课程研究 中心基础研究部 首席研究员 |
名取一义 | 高中与大学合作现状 :职业高中的努力向我们展示了什么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高中大学合作 研究会委员 、 京都府教育委员会 高等教育课 课长 |
千叶均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大学联盟 京都高中大学合作研究委员会委员/ 京都工业大学 入学 中心副教授 |
大岛智之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五节:如何评估课程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佛教大学 教育学部教授 |
西野园春夫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外国语大学 多媒体教育研究中心 讲师 |
村上雅之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早稻田大学 教育学部副教授 |
三尾忠雄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外国语大学外国语 学部教授 |
竹内诚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六节:动机和激励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神户大学 大学教育研究 中心教授 |
米谷纯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文教大学 人间学部兼职讲师 |
真下智子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川合塾 日语讲师 |
牧野刚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文教大学 人間学部教授 |
中村宏之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大谷大学文学部教授 | 并木修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七部分:电子大学时代与当地社区、产业和教育的合作 |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大阪商科大学 经营学部 副教授 |
高井齐明 |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岐阜圣德学园大学 经济信息科学 部副教授 |
小川正志 |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京都先进技术研究所 研究开发部部长 |
星野浩 |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同志社大学 经济学部教授 |
宫崎幸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8讲 新“教育评价” ~大学生的变化与大学教师的理想形象~ | ||||
第8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开发 推进中心 副教授 |
沟上慎一 | |
第8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神户 大学大学教育研究中心 副教授 |
山内干 | |
第8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同志社大学 文学部教授 |
山田丽子 | |
第8小组委员会 | 报告4 | 真研广告《Between 》主编 |
安达宏 | |
第8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佛教大学 教育学院副教授 |
原诚二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西宮市立 西宮高中教师 |
松本邦夫 | 高中日语教育课题及实践报告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学习院大学 理学部教授 |
荒川一郎 | 科学教学中的表达 :来自学习院大学物理系的实践报告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广岛大学 教育学 研究生院副教授 |
难波弘隆 | 日语能力下降和教育问题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产业大学 文化学部副教授 |
山本敬二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河合文化教育研究所 研究员 河合塾讲师 |
成田秀夫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二节:新课程指导方针与大学学习——以社会科学教育为重点——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产业大学 经营学部教授 |
芝高雄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同志社大学 商学部副教授 |
松本聪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NPO学习科学协会 代表理事 /帝塚山学院大学 文学部客座教授 |
本间雅人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同志社大学 商学部副教授 |
松本聪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三节:提升自然科学学术能力 |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国际基督教大学高中 教师 |
泷川洋二 | “为什么?”培养知识 :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克服方法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代代木研讨会讲师 | 藤井恒 | 生命时代的素养教育 ——生物学补习教育 |
第3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立命馆大学大学 教育发展与支持 中心教授 |
向本浩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3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代代木研讨会 大阪南校秘书长 |
表敏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四部分:从合作案例看高中与大学合作的潜力——以京都的高中与大学合作为例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市立 埼京高中 |
高中与大学合作的必要性及其 挑战 —— 着眼于联盟型合作教育的可能性——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高中大学合作研究会 委员、 京都府教育委员会 高等教育课 课长 |
千叶均 | 高中与大学合作的必要性及其 挑战 —— 着眼于联盟型合作教育的可能性——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京都市高中大学合作研究 会高中大学合作 教育计划 审查委员会委员长/ 京都市立埼京高中 教师 |
田头昭宏 | 高中与大学合作的必要性及其 挑战 —— 着眼于联盟型合作教育的可能性——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4 | 京都府立高中大学合作研究 会高中大学信息传播 与交流研究会会长 /京都府立 鹈户高中教师 |
稻垣贵之 | 高中与大学合作的必要性及其 挑战 —— 着眼于联盟型合作教育的可能性——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5 | 京都学园大学 经济学部教授 |
竹熊浩一 | 高中与大学合作的必要性及其 挑战 —— 着眼于联盟型合作教育的可能性——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5 | 大学联盟 京都高中大学合作研究委员会委员/ 京都工业大学 入学 中心副教授 |
大岛智之 | 高中与大学合作的必要性及其 挑战 —— 着眼于联盟型合作教育的可能性——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高中大学合作研究会 委员、 京都府教育委员会 高等教育课 课长 |
千叶均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大学联盟 京都高中大学合作研究委员会委员/ 京都工业大学 入学 中心副教授 |
大岛智之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九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 高等教育 研究部 |
川岛敬二 | |
第九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学习院大学 理学部教授 |
梶田荣一 | |
第九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圣母大学 副校长 |
相乐典明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九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圣母大学 副教授 |
上田悦子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十节:考虑大学入学考试 – 如何避免连接问题 | ||||
第10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九州大学 高等教育先端研究 中心 教授 |
竹谷纯一 | |
第10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四天王寺高中 物理老师 |
团城真司 | |
第10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顺代预备学校 化学讲师 |
石川正明 | |
第10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府立大学 人类环境学部副教授 |
石田明人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分委员会 11:区域合作和 FD 活动 | ||||
第11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花鸟短期大学幼儿教育 学科教授 |
千原美惠子 | |
第11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滋贺文化短期大学 人类福祉学科副教授 |
山田耀志 | |
第11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京都橘女子大学 文化政策学部副教授 |
井口光 | |
第11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华顶短期大学 社会福祉系教授 |
正如所料,朋子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11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橘女子大学 文化政策学部副教授 |
井口光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分委员会12:特色大学教育项目和教师发展活动 | ||||
第12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龙谷大学短期大学 部助教 |
坂口晴彦 | |
第12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福井大学 教育地域学部教授 |
寺冈秀夫 | |
第12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德岛大学 工学部教授 |
高尾秀 | |
第12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开发 推进中心 副教授 |
松下佳代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2004
第十:评估大学教育
2005年3月5日(星期六)、3月6日(星期日)同志社大学今出川校区寒梅馆
由小组委员会 | 据报道 | 大学名称 | 姓名 | 议程 |
---|---|---|---|---|
主题演讲 | 讲师 | 上智大学法学院教授,前日本常驻 裁军谈判会议代表 |
猪之口邦子 | 21世纪国际社会与 日本大学的使命 |
研讨会:为谁评价?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朝日 大学排名 主编 、朝日新闻社评论员 |
清水健雄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同志社大学文学部教授、 教育发展中心 副主任 |
山田丽子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大阪市立大学副教授、 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
木野茂 | |
第一节:如何评估课程 |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东海大学 理学部教授 |
安冈隆 |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多媒体教育发展 中心副教授 |
山路弘树 |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河合塾 大学事业本部 评价研究部部长 |
泷法子 |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文教大学 教授 |
中村宏之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开发 推进中心教授 |
大冢佑作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二节:动机和激励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大津市教育委员会 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
藤原浩晴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工艺纤维大学 名誉教授 |
小野敬一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日本产业 技术 综合 研究所( AIST) |
井上浩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府立大学 人类环境学部副教授 |
石田明人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药科大学 药学系教授 |
滨崎宏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小组委员会 3:FD 活动的组织方法 |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和歌山大学 经济学部副教授 |
吉田正明 |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名古屋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 中心副教授 |
近田昌弘 |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静冈 大学教育中心 教授 |
三浦诚 | |
第3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产业大学 理学部教授 |
藤井健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3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精华大学 人文学院副教授 |
高桥真一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四节:高考是高中和大学的桥梁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倍乐生 公司 高中部 |
木内俊则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中央大学 商学部教授 |
二手书 Kozo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广岛修道大学 法学部教授 |
市川太一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龙谷大学 大学教育发展 中心主任 |
近藤久夫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五节:与各合作伙伴的合作及 FD 活动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群马县立女子大学 校长 |
富冈贤治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广岛工业大学 工学部教授 |
坂本刚典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京都 圣母大学校长 |
相乐典明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 圣母大学 人文学院教授 |
桐野由美子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小组委员会6:特色大学教育项目和学生支持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山梨学院大学 短期大学部 学生中心科长 |
芦泽雅美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外国语 大学 外语系教授 |
志田弘明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关西国际大学 副校长 |
滨名淳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佛教大学 教学法开发室主任 |
原诚二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七节:改进课程——探索新时代的课程本质 |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学习院女子大学 兼职讲师 |
奥泉薰 |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精华大学 人文学院教授 |
筒井阳一 |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名古屋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副教授 |
中井俊树 |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立命馆 大学大学教育发展与 支持中心教授 |
秋田典明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大谷大学 文学部教授 |
并木修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八节:大学生的变化与大学教师面临的挑战:新的“教育评价” | ||||
第8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上越教育大学 教育学部副教授 |
林康成 | |
第8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多媒体教育发展 中心副教授 |
田口真奈 | |
第8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大阪市立大学 大学教育研究 中心教授 |
矢野弘利 | |
第8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外国语大学 英语系教授 |
菅野水春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8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池坊短期大学 文化艺术系 副教授 |
松井邦子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2005
第11期:大学教育的未来
2006年3月11日(周六)、12日(周日)京都外国语大学/ 活动传单[详情请点击此处]
由小组委员会 | 据报道 | 大学名称 | 姓名 | 议程 |
---|---|---|---|---|
主题演讲 | 讲师 | 庆应义塾大学校长 | 安西佑一郎 | 未来的大学教育 |
研讨会:对大学教育的期望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立教大学 本部研究官、立教大学校长办公室名誉教授 、东京大学、樱美林大学 |
寺崎正男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早稻田大学 公共经营学研究科教授 |
北川雅康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立命馆大学 高中大学合作推进室 教授 |
向本浩 | |
座谈会 | 协调员 | 同志社大学 教育发展中心 主任 |
圆月胜宏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一节:改进教学:实践互动课堂 |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立命馆 大学大学教育发展与 支持中心教授 |
木野茂 |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南山大学 综合政策学院教授 |
宇田光 |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奈良女子大学 生命环境科学部讲师 |
安藤香织 |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报告4 | 冈山大学 教育发展中心 教授 |
桥本胜 |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产业大学 教育卓越 支持中心 副主任 |
井奥重彦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一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立命馆 大学大学教育发展与 支持中心教授 |
木野茂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二节:开放招生时代大学面临的问题:一年级教育和过渡教育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主题提案 | 名城大学 人間学部教授 |
池田照正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早稻田大学 教育学部教授 |
三尾忠雄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神奈川工业大学 教育发展中心 教授 |
富山宏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摘要报告 | 法政大学 文学部心理科学 副教授 |
藤田哲也 |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文教大学 人間学部教授 |
中村宏之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二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精华大学 教务长、人文学院 副教授 |
高桥真一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三节:专科院校面临的问题 | ||||
第3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中部学院大学短期大学 部副教授 |
吉川杉夫 | |
第3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药科大学 药学系教授 |
滨崎宏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3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池坊短期大学 文化艺术系 副教授 |
松井邦子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四讲 研究生院大众化时代的研究生教育:如何培养专业知识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千叶大学 自然科学研究科 教授 |
上野伸夫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同志社大学 社会学研究生院教授 |
上田丽子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名古屋大学 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教授 |
黑田光太郎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指定讨论 | 国家学位与大学评估 机构评估与研究部教授 |
荻上浩一 | |
第四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开发 推进中心 教授 |
大冢佑作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五节:如何组织FD活动:FD的实施和学生的作用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京都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开发 推进中心 副教授 |
沟上慎一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关西大学 情报科学部教授 |
久保田健一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亚洲大学 经济学部副教授 |
宇佐美义久 | |
第五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龙谷大学 大学教育发展 中心主任 |
近藤久夫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分委员会6:大学职业教育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就业记者 | 冈本武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职业顾问 | 山崎聪子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京都 圣母大学 实习 主任兼 职业顾问 |
滨中道秀 |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 圣母大学 人文学院 生活福祉学科 教授 |
桐野由美子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佛教大学 教育学部讲师 |
小林隆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六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京都 圣母大学 学生事务部职业发展主管 |
友重宏美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七节:动机和激励 |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宫城教育大学 教育学部教授 |
远藤仁 |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京都甲贺女子大学 文学部副教授 |
朝比奈英雄 |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京都教育大学 教育学部教授 |
上山敏博 | |
第七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大谷大学 文学部教授 |
并木修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第八节:大学间课堂合作的进一步努力:关注现代特色GP和IT的零化(开放课程计划) | ||||
第8小组委员会 | 报告 1 | 乔柏林 大学学分转移协议 办公室经理 |
本乡由希子 | |
第8小组委员会 | 报告 2 | 龙谷大学 教务部 |
室住健一 | |
第8小组委员会 | 报告 3 | 同志社大学 经济学部教授 |
宫崎幸 | |
第8小组委员会 | 协调员 | 同志社大学 文化信息学部教授 |
山内伸之 | 一般性讨论概述 |
2006
第十二部分:培养学生的大学教育
2007年3月3日(周六)、4日(周日)京都产业大学/ 活动传单[详情请点击此处]
由小组委员会 | 据报道 | 大学名称 | 姓名 | 议程 |
---|---|---|---|---|
主题演讲 | 报告 | 作家 、京都产业大学客座教授 |
樋口佑一 |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
研讨会:培养学生的大学教育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Recruit College Management Co., Ltd. 主编 |
中井泉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京都精华大学 董事长 |
中尾一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冈山大学 教育发展中心教授 |
桥本胜 | |
座谈会 | 协调员 | 立命馆 大学大学教育发展与支持中心教授 |
木野茂 | |
第1届小型研讨会:FD的系统推进——寻求与SD的联系—— | ||||
第二届小型研讨会:课堂调查能改善课堂教学吗?——学生和教师的声音—— | ||||
第一节 大学职业生涯教育的方向:基于其理论与实践 | ||||
第二节 应对大学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 | ||||
第三节:研究生院的FD是什么?——鉴于研究生院设立标准中对FD的强制性要求—— | ||||
分委员会4:大专院校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 ||||
第五节:如何解决学业成绩下降的问题 | ||||
第六节:大学附属教育项目中教师发展的意义和作用:面向课程评估和开放式课程(OCW)以提高互动性 |
2007
第十三届:大学教育与社会 – 随着FD成为强制性要求 –
2008年3月3日(周六)、4日(周日) 立命馆大学 / 活动传单 [详情请点击此处]
由小组委员会 | 据报道 | 大学名称 | 姓名 | 议程 |
---|---|---|---|---|
主题演讲 | 报告 | 立教 大学教育发展与支持中心顾问 东京大学、樱美林大学 名誉教授 日本大学教育学会会长 |
寺崎正男 | 大学教育与社会 :FD强制执行 |
研讨会:大学教育与社会——为迎接强制性教师发展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立命馆信托执行董事 (学术事务) |
中村正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大阪市立大学 大学教育研究中心 副教授 |
饭吉博子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河合塾教育研究 开发本部 教育研究部长 |
泷法子 | |
座谈会 | 协调员 | 京都产业大学 教学卓越支持中心 副主任 第13届FD论坛 计划委员会副主席 |
河内秀武 | |
第一次小型研讨会:组织 FD 的挑战和问题 | ||||
第二届小型研讨会:大学课程能否满足社会需求?——学生和教师的声音—— | ||||
第三届小型研讨会:大学融入地方社区 | ||||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实践与课题 ~以培养具有社会意识的学生为目标~ | ||||
第二节:大学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社会 | ||||
第三节:中小型大学师资发展交流 | ||||
第四节:为专科院校开辟更多可能性 | ||||
第五节:“学习”精神与新生教育 | ||||
分委员会6:文科教育及第二(第一)外语教育 | ||||
小组委员会 7:强制性教师发展时代的教师培训 | ||||
分委员会8:课程支持的新方式:创建大学课程支持组织和结构 | ||||
分委员会9:大学综合学生支持与咨询系统 |
2008
第14期:学生应该掌握哪些技能?——打造独特的本科教育——
2009年2月28日(星期六)、3月1日(星期日)龙谷大学/ 活动宣传单【详情请点击此处】
由小组委员会 | 据报道 | 大学名称 | 姓名 | 议程 |
---|---|---|---|---|
研讨会:学生应该掌握哪些技能?打造独特的本科教育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山形大学校长 | 结城昭夫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金泽工业大学校长 | 石川健一 | |
座谈会 | 小组成员 | 京都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开发 推进中心教授(主任) |
田中 | |
座谈会 | 协调员 | 立命馆大学 通识教育振兴研究所教授 |
木野茂 | |
第一届小型研讨会:我们可以从社区教育中学到什么? | ||||
第二届小型研讨会:师生合作——创造共同工作 | ||||
第三届小型研讨会:职业教育实践与未来——在倡导设立本科教育的背景下—— | ||||
第四届小型研讨会:电子学习系统在大学教育中的潜力 | ||||
第一节:实现 45 小时学习的利弊 | ||||
第二节:教师与学生发展 | ||||
第三节:打造面向未来的预科FD:研究生大学教师预备培训的现状与挑战 | ||||
第四节:外语教育作为人文教育与文化教育 | ||||
第五节:提高大学学习质量 | ||||
第六部分:以主动“学习”为目标的学习支持——“小组学习”和“项目学习”的方法与实践 | ||||
第七节:专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替代方案 | ||||
小组委员会8:一年级教育的前景与挑战 |
联系信息
京都大学联盟、公益基金会 FD 项目联系方式
电话 075-353-9163 传真 075-353-9101
京都市下京区西洞院通盐小路横丁 600-8216 京都市校园广场
※营业时间:周二至周六 9:00-17:00(年末年初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