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概览
举办该论坛的目的是为了“分享国内趋势信息并传播京都正在做出的努力信息”,讨论高中和大学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和连通性问题。
活动概要
第十七届中大合作教育论坛
日程 | 2019年12月7日星期六 | ||
场地 | 京都校园广场 | ||
主题 | 高考改革是“教育的纽带” ——大学该如何评价学生在高中阶段培养的素质和能力? |
||
容量 | 第 1 部分 | 主题演讲1、主题演讲2、小组讨论 | 230人(先到先得) |
第 2 部分 | 第一节:日语 | 60人(先到先得)*增加容量 | |
第二节:地理、历史和公民教育 | 50人(先到先得)*增加容量 | ||
第3小组委员会“数学” | 30人(先到先得) | ||
第4小组委员会“科学” | 30人(先到先得) | ||
第5小组委员会“英语” | 30人(先到先得) | ||
特别会议一:“招生专业人员的培养” | 60人(先到先得)*增加容量 | ||
专题二:“高中-大学-社会协同职业教育” | 40人(先到先得) | ||
信息交流会 | 60人(先到先得) | ||
参与 费用 |
第 1 部分和第 2 部分 | 京都府内的高中、大学人员 上述以外的人员(含京都府内的法人参加者) ※包含“简历/资料收集”及“报告收集” |
1,000日元 2,000日元 |
信息交流会 | 若您想参加在Campus Plaza京都厅举办的信息交流会,请提前支付右侧所示的金额。 | 2,000日元 | |
赞助商 | 京都高中大学合作研究协议会(京都府教育委员会/京都市教育委员会/京都府私立初中和高中协会/京都商工会议所/公益财团法人京都大学联盟) |
第十七届高中-大学合作教育论坛的传单可以在这里下载。
【第一部分】10:00-15:10 主题演讲1、主题演讲2、小组讨论
开幕致辞:
林伸泰(京都高中大学合作研究会指导委员会主席/京都女子初中·高中校长)
目的说明:
山本岩子(大学联盟京都高中大学合作推进办公室主任/京都工业大学工程科学系副教授)
主题演讲① 10:30-11:30 |
重新思考高中-大学过渡改革 :从能力视角
|
当前中大衔接改革的重点是衔接高中教育改革、大学入学考试改革和大学教育改革,而衔接的核心概念是“能力”。在本次主题演讲中,我想结合“能力”这一主题,探讨新课程指导方针和大学入学考试改革的目标。 | |
11:30~11:40 | 休息 |
主旨演讲② 11:40-12:40 |
如何应对自主性评价等 :兼顾从高中到大学的教育连续性
|
在入学考试中评估“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与不同人群的合作精神”(学力三大要素之一)并非易事。然而,鉴于此作为一项政策正在推进,高中和大学也应该就此展开建设性探讨。本次讲座将介绍捕捉积极主动性等评估的视角和评估方法,并从“教育互联互通”的角度探讨大学和高中应该采取的措施。 | |
12:40~13:40 | 午休 |
小组讨论 :13:40-15:10 |
大学应该如何评价学生在高中阶段所掌握的素质和能力?
|
【第二部分】15:30-17:30 研讨会:“连接学习”的思考Ⅱ
去年的分科委员会为高中和大学提供了一个平台,探讨如何培养每个年轻人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学习联结”。今年,为了进一步实现“学习联结”,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双方共同探讨入学考试改革。
此外,京都府教育委员会、京都市教育委员会、京都府私立初高中联合会以及京都大学联盟,就2021年1月实施大学入学统一考试、作为入学考试改革重点的私立英语考试、大学入学统一考试中的日语和数学作文题、自主性评价和综合评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像去年一样,设立了“日语”、“数学”、“理科”、“历史地理/公民教育”和“英语”分科委员会。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促进高中各科教育与高考、大学教育的衔接。
第 1 节 [日语] |
高中-大学衔接改革为日语教育开辟的可能性 ——以大学入学考试和新课程指导方针为视角
|
在令和四年(令和二年)新课程纲要实施之前,新的大学入学考试将于令和三年(令和二年)开始。我们将围绕未来日语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能力这一主题,与来自高中和大学的两位演讲嘉宾一起探讨高中-大学衔接改革的前景。 | |
第二节 [历史和地理/公民] |
通过主动、互动和深入的学习培养的素质和能力 :哪些技能将有助于大学学习?
|
我们将汇报如何改进课堂,让学生运用社会视角和思维方式,进行自主、互动、深入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需的素质和能力。此外,我们还将听取大学教授们对学生应通过各科目培养的素质和能力的意见,了解这些素质和能力将成为大学学习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如何改进旨在提高支持终身学习的素质和能力的课堂,以及衡量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大学入学考试(例如大学入学考试)。 | |
第3小组委员会 [数学] |
共同努力促进高中与大学的顺利合作,享受数学,培养持续学习的人才。
|
让我们分享我们为从高中到大学学习的顺利过渡所做的努力,以及我们为培养对数学保持兴趣并继续学习的人所做的努力和想法。 | |
第4小组委员会 [科学] |
高中科学中的独立性: 我们旨在培养的品质和能力以及它们在大学入学考试中的评估方式
|
我们将基于高中实践教学报告,探讨如何在高中科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此外,所有参与者还将探讨如何在大学入学考试中评估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 |
第5小组委员会 [英文] |
旨在培养能够带来丰富表达能力的思考能力
|
新课程指导方针所要求培养的英语能力,并非仅限于对英语的粗浅理解,而是在与各种人对话时,根据目的、场景和情况,进行思考、判断,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材料进行表达的更高层次的能力。本次分会将探讨培养深度思考和丰富表达能力的具体方法,探讨如何培养更高层次的能力,并与各位学员交流意见。 | |
专题1: 【招生专员培养】 |
第3届入学专门人才技能培养研讨会(京都)
|
该分委员会自2017年成立以来,将继续举办旨在培养高中与大学衔接领域高度专业化的人才的培训课程,面向负责入学考试的大学教职员工以及希望掌握入学考试专业知识的人员。本次培训的主题为“推荐入学考试和AO入学考试的现状”和“入学考试风险管理”。该分委员会将与九州大学下一代大学教育发展中心联合举办。 | |
特别专场2 【高中-大学-社会协同职业教育】 |
2019年高中与大学合作未来会议公开审查会议
|
“高中-大学-学校合作未来会议”是一项职业教育项目,旨在汇聚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校的高中生、大学生和在职人士。本次,9月22日在京都市和9月29日在京都府北部举行的会议的参加者将齐聚一堂,举行一场开放式回顾会议,回顾他们在各个会场学到的知识和领悟。本次会议旨在通过聆听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真实声音,让参与者体验思考和行动的过程,并通过问答环节进行对话。 |
信息交流会
17:45~18:45 | 我们将在论坛举办地Campus Plaza京都大厅举办信息交流会。届时将提供小吃和饮料,敬请期待。 |
应用
在线报名已结束。
如有任何疑问,
请联系高中大学合作教育论坛(邮箱:kodai@consortium.or.jp/电话:075-353-9153)。
步骤1:
点击下方“申请”按钮注册您的邮箱地址。
步骤2:
访问发送到您注册邮箱的“参与申请表”链接,按照页面提示填写您的信息,即可收到“申请完成邮件”。
步骤3 :请在2019年11月15日(星期五)
之前,使用邮寄给您的付款单/发票,在便利店支付参与费。步骤4:您将收到发送到您注册邮箱的“参与证书”。步骤5:论坛当天,请携带您的“参与证书”到接待处出示。
申请时间:2019年10月4日星期五上午9:00 – 2019年11月1日星期五下午5:00
※如果您的浏览器未启用Cookie,可能无法申请。
※由于各分会的参加人数有限,因此申请完成后将无法更改。
※活动当天不接受申请。
实施报告
第十七届高中与大学合作教育论坛报告 【点击查看详情】
2021年1月将举行大学入学考试,本次活动以“作为‘教育的衔接’的入学考试改革~大学如何评价高中阶段的资格和技能培养”为主题,以从高中到大学的“教育衔接”意识为契机,共同思考“大学入学考试改革”。从北部的北海道到南部的冲绳
,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23名人士参加了此次活动。在第一部分的基调演讲①中,日本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研究主任白井俊先生发表了题为《重新思考高中与大学衔接改革——从能力的角度》的演讲;在第二部分的基调演讲②中,佐贺大学入学中心主任西乡胜教授发表了题为《如何应对自主性等评价——从高中到大学的教育衔接的认识》的演讲。




下午的专题讨论环节,以“大学应该如何评价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题,京都市立东南高中森口亚纪副校长和龙谷大学理工学部大西俊弘教授在上午两场主题演讲之后,分别从高中和大学的视角发表了各自的观点。随后,白井女士和西郡教授也加入讨论,并在京都甲贺女子大学保健学部护理系讲师鲛岛照美教授的协调下,就主题演讲①和主题演讲②收集到的与会者意见进行了讨论。


活动的第二部分,与去年一样,设置了“日语”、“史地”、“数学”、“理科”、“英语”等5个分科委员会,以及“招生专业人才培养”、“高中-大学-社会合作职业教育”等特别分科委员会。会议就各主题分享了案例分析等信息,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分委员会会议结束后,举行了信息交流会,出席人数众多,为人们与发言人和其他相关方交换信息提供了机会。
联系信息
大学联盟京都高中大学合作教育论坛,公益基金会
电话:075-353-9153 传真:075-353-9101地址:
京都市下京区西洞院通盐小路横町京都校园广场 600-8216
※接待时间:周二至周六 9:00-17:00(新年假期除外)